STARTUP半小时涨40倍,him如何成为Believe的情绪之王?
5 月 15 日链上信息显示,一名加密 KOL him(@himgajria)通过喊单让一个 meme 币一小时翻 40 倍,莫非比特币重回 10 万美元后,Solana 链上的春天又回来了?
一大早,him 在 meme 币 STARTUP 的最低点,砸下 1 万刀,捡了近 2500 万枚代币。随后一边买一边在 X 上连环喊单,不出半小时,STARTUP 直接起飞,价格从 0.0004 一路飙到 0.016,短线拉升超 40 倍,市值从 45 万美元一口气冲上 2000 万,him 的仓位也直接膨胀成 43 万刀。
果然,早起的不只是鸟,还有靠喊单捡钱的狠人。
披着创业外衣的情绪加速器
STARTUP 的概念是主打「初创公司」,不搞产品、不谈交付,直接把市值当商业模式,口号就一句话:「The product is the market cap.」嘲讽意味拉满,精准狙击传统 VC 高估值空转的叙事。
项目是从 Launchcoin 起盘的,天然带点内圈基因。官方一上来就放话:没有执行风险、没有 roadmap,涨跌全靠社区和情绪。
STARTUP 在 X 上频繁喊着「实时回购+销毁」,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市场信了。叙事号称「区块链上的 Y Combinator」,每个买家都是天使投资人,TAM 无限——听起来像是 Web2 创投的 PPT。
玩得明明白白也炒得干脆利落,一场披着创业外衣的情绪加速器,和昨天涨的猛烈的 goonc 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 STARTUP 的官方叙事中,团队标注直接是「NA」(不存在),初期流通量和总供应量也未公开,就连创始人的推特都没有官方认证,是网友们一点点扒出来的,整个项目充满了野生气息和草根传奇感。
我不是在讲故事,是在制造叙事
从 45 万美元市值暴涨至最高超过 2000 万美元,涨幅逾 40 倍,背后推手喊单王 kol,him 在其社交平台回应带货喊单质疑:正在考虑为这个 meme 元添加 4 个模因,因为很明显这就是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没有执行风险」。
Unicorn、Gooncoin、Theranos 和 Startup,我只是选了最古老的一个+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产品就是市值」(这句话是 meme 币 Startup 官方 X 账号 bio)。
以我的规模,如果我想的话,我可以垄断任何一家的供应,但我没有这么做,因为分销很重要。也就是说,我的决定没有偏见。我不是权威——选择你想要的——让市场决定。
him 这波操作可以总结为:精准卡点 + 舆论引爆 + 响应争议。
他不仅踩准低点买入,还用社交平台持续放大注意力,面对「带货喊单」质疑,他巧妙回应,强调自己关注的是「注意力聚焦处」,并引用 Startup 的口号「产品就是市值」来反向印证价值逻辑。同时,他也撇清操控嫌疑,表示自己有能力垄断供应却选择分销,试图树立一个「去中心化价值发现者」的形象。
与此同时,其他账号如 @0xZone_、0xsun、meme 之神 gake 也同步跟进,社区热度迅速堆高,叙事氛围拉满。
再叠加 STARTUP 本身低市值、流动性小的特性,him 这类 KOL 的资金几乎具备控盘能力。加之现在 Solana 生态 meme 币交易回温,整个市场正处于高度投机氛围中,STARTUP 顺势而起,成为当日最强情绪票。
暴涨后的回调如期而至,但 STARTUP 已锁定 meme 热榜,成为 Solana 情绪周期里的重要注脚。
(责任编辑:基金优选)
-
这个点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跟他都是这种“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赢,然后特别地好胜想要去厮杀”的人。...[详细]
-
好吧,他们看到了有人去敲钟当然很受鼓舞,但这并非唯一的激励理由。...[详细]
-
虽然,然而灰色还是尤其重要用途,现在人多网站都注重使用灰色。...[详细]
-
” 这之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诸多机构很快找来寻求合作,Palantir在情报系统频频立功,2011年,成功地协助美国政府击毙了本拉登。...[详细]
-
可惜的是,做号者对于内容的摸索,也就到此为止。...[详细]
-
” 尽管曾买过房,但他认为中国人把过多的意义堆在房子上,让所有爱和梦想都为房子让步。...[详细]
-
乐淘突围 “看明白”了电商的毕胜,开始带领乐淘突围,方法是尝试自有品牌。...[详细]
-
对免费内容的改造是有可能的,前提是我在原有价值基础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这个价值是我能提供而别人不一定能提供的,或者只有通过付费才能提供的。...[详细]
-
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如何如何与美国有差距,其实研究比较下来,两国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教育中的习和用,中国的教育更重视知识的纸面考核,美国的教育更倾向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详细]
-
成功的产品通常是构建在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之上的,它除了拥有优秀的框架、系统的逻辑和恰如其分的运营之外,它还需要符合用户体验规则的细节,和几经验证的最佳实践来作为支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