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收入62亿!李书福第10个IPO要来了
上半年收获路特斯科技、极氪两个IPO后,李书福又一个IPO要来了。
10月30日,首次递表半年后,曹操出行有限公司(简称:曹操出行)更新招股书,继续朝着港交所主板冲刺。
如果一切顺利,曹操出行有望成为李书福年内收获的第3个IPO,也将成为他迄今收获的第10个IPO。其他9个分别为: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亿咖通、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科技、路特斯科技、极氪。
此外,远程汽车的赴美上市计划,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2015年5月,吉利内部孵化“曹操专车”,由吉利新能源板块负责人刘金良带队,成为车企布局网约车的第一块“试验田”。
在最初的4年前期摸索中,“曹操专车”历经Uber退出中国市场、网约车平台取得合法地位,顺利完成1亿美元A轮、3.5亿元A1轮融资,并于2019年2月正式改名为曹操出行。
2021年8月,曹操出行完成的18亿元B轮融资,即为该公司最后一次融资行为,每股成本为37.6元,投前估值为170亿元。
招股书显示,IPO前,吉利控股创始人李书福旗下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约83.9%,B轮投资方相城相行创投持股约7.4%,A轮投资方三川基金持股约4.3%,B轮投资方农银投资(苏州)持股约1.6%,A轮投资方天堂硅谷天晟持股约1.3%。
来源:曹操出行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官宣B轮融资时,CEO龚昕也同时发布了N3战略——分别代表定制车、新能源、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生态。
秉持这一战略,如今的曹操出行,已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之一。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操出行在83个城市运营;该公司于2023年的总GTV为122亿元,同比增长37.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市场占有率为4.8%;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GTV则达71亿元。
背靠吉利集团,自2022年便开始部署定制车的曹操出行,已经成为开发定制车的领军者。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在29个城市拥有一支超过3.3万辆车的定制车队。2023年,曹操出行定制车履行的订单占其GTV的20.1%;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增至26.4%。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曹操出行也已经开始向第三方销售其最新款定制车。
除了“造车”,曹操出行与吉利集团的战略合作也在提高着这家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效率。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可以为司机提供车服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全面的司机安全激励措施以降低保险成本,以及采用净修计划降低保养及维修成本。同时,曹操出行利用吉利体系内庞大的换电站及汽车维修店网络,为司机造就巨大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他们的净收入。此外,定制车也能为司机优化经济性及驾驶体验。
就在本月稍早时候,曹操出行CEO龚昕透露,两年内推出完全定制化Robotaxi车型;将构建覆盖全场景的自动化运营系统,应用将于2025年上线,2026年正式开放。曹操出行N立方战略,也将在未来5年内全面升级为F立方战略。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曹操出行收入分别约为71.53亿、76.31亿、106.68亿、61.60亿元;毛利分别约为-17.47亿、-3.39亿、6.15亿、4.2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4%、-4.4%、5.8%、7.0%。
来源: 曹操出行招股书
报告期内,曹操出行年/期内亏损分别约为30.07亿、20.07亿、19.81亿、7.78亿元。换言之,该公司在三年半内,累计亏损约77.43亿元。经调整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则分别约为30.07亿、16.51亿、9.66亿、5.00元;经调整亏损率分别为42.0%、21.6%、9.1%、8.1%。
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操出行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35亿元。
(责任编辑:风向标)
-
赛事版权迁徒背后的头条崛起与微博二次崛起 微博与NBA合作 对于体育短视频创业者,微博和今日头条的入局意义重大。...[详细]
-
CHILLGUY币飙升120%,GORK和TURBO预示着更多上涨潜力
陆“BAT板”。...[详细]
-
取消新闻源真意味着什么?你还是被套路了 接下来换个维度说说。...[详细]
-
LifeWater特别设计了七款印有印有缺水地区孩子的包装...[详细]
-
“买这一半的水,让另一半更有用。...[详细]
-
同期,2014年,原鼎晖创投高级合伙人,投资委员会成员王晖离职鼎晖投资,成立了弘晖资本。...[详细]
-
BVNK获Visa Ventures投资扩展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
同样的,广告也是自媒体、内容创业界经过了验证的商业模式。...[详细]
-
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时,更注重的是文化、组织、架构,这件事老人做更适合,如何把这些力量用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详细]
-
革大机构的命,还是割韭菜的局?——一探特朗普家族DeFi项目争议
↓下文详解↓ 李翔:我毕业以后开始做媒体,接连做过报纸、杂志、商业杂志、时尚杂志,去年我们做李翔商业内参,是抱着实验的想法,想看一下除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以外,内容有没有一种新的...[详细]
-
现在新进场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没有希望做大,于是很多中型短视频平台很可能会开始垂直细分,做一个中小型、有地方或者领域特色的短视频平台,而小型短视频平台可能通过收购几个有知名度的内容生产团队,扮演一个面...[详细]